close

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其實是迫不得已?
  日本大清同時施行「鎖國政策」,何為最後日本竟能崛起稱雄,大清卻兵敗如山倒?
  韓國與日本、中國的戰爭早在千年以前就開始延燒?

  在晚清二十年裡,經歷了多場戰爭,簽訂了多少屈辱條款,在這最後的二十年中,你可以說大清帝國不爭氣,固守舊規,但不能說它是一個軟弱的王朝,畢竟它始終想著能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在這最後的二十年中,歷經了幾場戰爭和有志之士的革新運動,企圖力挽從前的盛譽,仍然阻止不了逐漸凋落的事實……。然而除了一場關鍵性的戰爭,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導致大清帝國緩緩走向衰退的道路……?

  一百年過去了,中國歷史歷經變遷,大清王朝的背影逐漸遠去,這個王朝也逐漸融入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成為緊密結合的一部分。今天是否有可能重構晚清歷史的敘事框架?還原歷史,不再將之妖魔化,這值得討論。

本書特色

  晚清歷史有許多可以探討的空間,因為我們過去的敘事模式被嚴重妖魔化,而且可能還不只一次,晚清歷史的第一次被妖魔化,可能來自康有為和梁啟超這批改良主義者,他們在甲午戰後最先發現中國問題的關鍵,最先發出政治變革的呼求。這些呼求對當時中國的政治很快從理論轉為實踐,於是開始了維新。

  1989年維新停止,歷史故事在康和梁的講述中趨向完美,塑造出,在清廷內部存在一個政治上的堅定反對派,這個反對派由西太后領軍,主要將領為滿洲的高官。至於康和梁所景仰的和保護的是英明的光緒帝,這個小皇帝是中國的希望和未來,彷彿日本明治天皇、俄國彼得大帝般。光緒皇帝被塑造成為中國政治改革的化身、進步的希望,慈禧就是政治上的保守分子和頑固派的領袖,是導致近代中國一切罪惡的根源。然而這當中的建構有無參雜許多編造和想像,因此梁啟超在自己的戊戌政變記等相關文字中表述激情大於真實。

  「晚清二十年」以故事性的敘事手法,從慈禧太后到清帝遜位,二十年間的種種鬥爭和多國戰役,以條理分明的敘事方式,分析多國之間的戰役起源和政變,以致晚清走向衰敗的原因。作者以流暢的筆法將它組織成一部真實呈現的中國晚清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化歷程》、《1911年中國大革命》、《晚清二十年》、《清亡啟示錄》等,最近出版的著作是《容忍歷史不完美》。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大轉折    
東鄰日本轉身向西    
群雄逐鹿東北亞    
日本不宣而戰    
終於知道什麼是兵敗如山倒    
以戰促降與乞和議和    

第二章 維新時代    
四萬萬人齊落淚    
維新運動發生    
京滬強學會    
南梁北嚴   
湖南區域試驗    
官場上的遲到者    
失控的改革    
「康不得去,禍不得息」    
一場未遂政變    

第三章 尷尬記憶    
大阿哥引爆政治動盪    
「運動」義和團    
衝突在猶豫徘徊中持續升級    
走向對抗    
一場奇怪戰爭    
又是乞和與議和    

第四章 重新起步    
而今邁步從頭越    
構架現代新教育    
現代軍事體制的重建    
自由經濟的充分發展    
現代法律體系的確立    
改革又到困難時    

第五章 短暫徘徊    
一個人的革命    
奇怪的戰爭與費解的中立    
震動與啟示    
君主專制與君主立憲    
又是一個成功典範    

第六章 這才是中國的希望    
上下聯手    
臨門一腳    
五大臣出洋    
總算有了一個開始    

第七章 讓理想變成現實    
改定中央官制    
重建地方官制    
革命促改良、促立憲    
政治改革突然加速    
一個美好的期待    

第八章 向立憲政治艱難行進    
一個偶發事件    
王朝的終結者    
製造敵人    
新時代新希望    

第九章 民主政治短暫的春天    
諮議局:民主初步與有序參與    
有計畫的政治:立憲日程表    
皇族內閣≠責任內閣    
鐵路幹線國有:國進民退引爆革命   

第十章 一個王朝的終結    
又到剿撫猶豫徘徊時    
獨立與光復:牆倒眾人推    
走向共和    
清帝遜位:最後的瀟灑  

後記    
註解    
 

 

前言

  如果從一八六一年發動「祺祥政變」開始算起,慈禧太后在大清王朝最高領導人這個位置上算一算已經待了二十五年了,儘管這個位置只是垂簾聽政,名不正,言不順。然而一個女人,特別是一個無兒無女的寡婦,不論她對權力是怎樣的充滿興趣,二十五年的漫長歲月都會消磨掉這單調乏味的權力欲望。更何況,過去的二十五年,慈禧太后使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更準確地說,應該變化的都變了─向西方學習、踏上近代化的軌道,中國的發展大致上說來已經進入正軌;而不應該變化的都沒變─大清王朝還是滿洲貴族統治,不管漢人官僚擁有怎樣的權力,滿洲貴族集團的利益並沒有因為中國的發展而動搖。一個時代就這樣在中國歷史上確立下來了,不管誰是這個時代名義上的皇帝,誰能夠不承認這個時代其實就是「慈禧太后時代」呢?一個年過半百的寡婦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一八八六年七月十一日(光緒十二年六月十日),年過半百的慈禧太后似乎失去了對權力的興致,她在這一天與年僅十五歲的兒皇帝光緒帝一起召見滿洲貴族重臣醇親王奕暨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等人,商量著她不再垂簾聽政的想法,而由光緒帝親政直接處理國家政務的事情。懿旨指出,當年小皇帝即位時只有三歲,實在太小,無法親政,大清王朝一切用人行政,王大臣等不能無所秉承,所以當年不得已,允准廷臣之請,垂簾聽政,並鄭重約定一旦小皇帝典學有成,即行親政【1】。十二年過去了,小皇帝孜孜念典,德業日新,長大成人了,最近也能夠親自批閱奏章,論斷古今,剖決是非,權衡允當。這當然是國家之福、人民之福,所以慈禧太后有意藉此機會卸任息肩,頤養天年。因此太后鄭重且高興地宣布,她將遵守當年約定擇期歸政,請欽天監選擇吉期,於明年(一八八七年)某個時刻舉行皇帝親政典禮。

  如果我們不帶有「惡的歷史觀」去延續一百年來的「革命話語」,如果我們從日常情理的層面去體察慈禧太后此時此地的心情,我們應該相信太后的真誠,應該相信她的「退位」並不存在著什麼微言大義,而是其內心真實意思的表達。因為那個時候,是大清國的鼎盛時代,接近於三十年的洋務新政為大清國帶來了一番新的氣象,先前經歷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所消耗的國力大致得到恢復,大清王朝似乎重新回到了一個新的盛世時期。慈禧太后在這個時候提出由小皇帝親政,其實就是功成身退,就是想要在青史上留名,要用事實向那些一直詆毀她政治人格的反對派宣告:太后並不是權力的貪婪者。

  我們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刻意要替慈禧太后翻案,因為歷史事實俱在,因為在那時大清王朝內部並沒有誰對太后的權力提出過挑戰,擔負執政責任的滿洲貴族集團,對太后過去若干年的工作大致還是滿意的,所以也沒有人對太后的權威提出異議。

  從太后的立場進行分析,她之所以提出讓小皇帝親政,主要還是為大清王朝的長治久安,希望小皇帝在實際工作中提高能力,樹立威望,並逐步建立自己的執政班底或團隊。然而,從小皇帝的立場看,不論他是否真的學習到知識,十五歲就要擔負起大清王朝的政治責任,這樣的壓力著實有些沉重,何況這個位置遲早都是自己的,有老佛爺在前面罩著,帝國的一切用人行政,還是比較輕鬆愉快的。所以當太后的決定一宣布,小皇帝當即長跪懇辭,醇親王奕及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等亦奏─時事多艱,萬幾繁鉅,小皇帝在皇太后的指點下,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精進不止,不斷進步,是有了相當的能力。不過學無止境,如果皇太后能夠從緩歸政,將小皇帝扶上馬再送一程,將來皇上躬親庶務,必能貫徹無疑,益臻上理,有助於政治穩定社會發展,實為大清王朝之福、天下臣民之幸。

  醇親王奕是道光帝第七子,他的大福晉是慈禧太后的妹妹,他們的第二子載湉也就是現在的光緒帝。從親情上說,醇親王奕是慈禧太后的妹夫,是當今皇上光緒帝的親爹,因此不論從哪個角度說,他的陳情與呼籲,都是真誠的,都是為帝國、為小皇帝未來前途好。何況,醇親王奕的學識才智不過中等,既無野心,更無鋒芒,他之所以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比較公平的說法就是他的平庸和謹慎。

  至於禮親王世鐸,他雖然長時期位居軍機處領辦大臣等顯赫地位,但說來大概也屬於那種比較平庸甚至比較無能的人,他對慈禧太后的忠誠也無庸置疑,所以在慈禧太后當政的那些年,禮親王世鐸的政治待遇一直保持不變,以滿洲貴族掌門人的身分協助皇太后處理朝政。

  醇親王、禮親王的再三籲懇,情詞亦出於至誠,皇太后對此也有比較深的了解,但她主意已定,並不理會光緒帝及醇親王、禮親王等人的懇請。慈禧太后向他們解釋:十二年前垂簾聽政乃非常之舉,本屬一時權宜;皇帝繼統御極,仰承穆宗毅皇帝付託之重;現在皇上既然典學有成,正宜與內外臣工勤求治理,宏濟時艱,自應遵從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一八七五年一月)初七日懿旨的約定,即行親政,以慰深宮期望之意;壇廟大祀,皇上均應親詣行禮,以昭誠敬。皇太后的決定不再改變,仍命各方面繼續準備,並命欽天監於明年正月內選擇吉期,舉行親政典禮,所有應行事宜及應復舊制之處,命各相關衙門敬謹查明成案與慣例,奏明辦理。

  這是慈禧太后宣布歸政當天的事情,所有細節在《清實錄》、《翁同龢日記》等相關文獻中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後來的研究者對事實本身並沒有提出多少不同看法,只是在對慈禧太后的心理動機分析上,大都遵循「惡的歷史觀」來揣測慈禧太后歸政的誠意並不可靠,認為慈禧太后對權力的貪婪使她不可能真的放棄已經獲得的至上權力。這種分析其實不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更是從來沒有掌握過權力的書生之見或臆想。

  根據翁同龢在日記中的記載,醇親王奕在向慈禧太后當面請求從緩歸政未准後,曾找帝師翁同龢等人商量對策及善後,醇親王說明了與皇太后面談的情況,說皇上亦當面跪求,但仍然沒有使太后回心轉意。翁同龢說:這個事情至關重大,王爺宜率御前大臣、毓慶宮諸臣一起請起面論。醇親王對於翁同龢的建議沒有給予明確答覆,只是表示待軍機處開會商量後再作討論。

  在稍後召開的軍機處會議上,禮親王世鐸也說明了事情的經過,表示聖意難回,只好承旨去做。翁同龢對此似乎還是不死心,他依然建議醇親王率樞臣繼續面諫,爭取慈禧太后收回成命。醇親王表示,今天時間來不及了,待第二天王公大臣會議會商後,再作表示。

  散會後,翁同龢往訪同僚孫毓汶,告訴他如果要請求慈禧太后繼續訓政不如請緩歸政較為得體,而孫毓汶對翁同龢的建議唯唯否否,不知所云。是日夜,熱情亢奮的翁同龢起草了一份奏摺,準備明天商之同人。

  第二天(一八八六年七月十二日,光緒十二年六月十一日),一切如常,翁同龢將他起草的奏摺底稿交給同僚進行討論,大家大致同意翁同龢的建議,遂定議連銜上,並以此請示醇親王奕,奕以為然。當天各方面的醞釀基本成熟,但能否如願還要看慈禧太后本人的意思。

  一八八六年七月十五日(光緒十二年六月十四日),醇親王奕先上了一個摺子,摺子的前半段籲請皇太后體念時艱,繼續訓政,即便要歸政,也應該等皇上二十歲時;後半段則專言皇帝親政後宮廷一切事仍請太后裁決,上不問,始可專心典學云云。醇親王的這個摺子似乎已經考慮接受皇帝親政的意思,所以翁同龢對這個摺子的評價似乎不高,以為「意甚遠」【2】。

  同一天,禮親王世鐸等重臣也奏請皇太后再訓政數年;在大清王朝統治集團中擁有重要地位的蒙古親王伯彥訥謨祜等也專摺奏請皇太后從緩歸政。這些呼籲請求,可以說是帝國政治遊戲,是政治粉飾,是對皇太后的擁戴。但是,對於這些請求,慈禧太后並沒有改變主意。她表示:垂簾聽政之舉,實在是萬不得已;十餘年來深宮訓導,欣見皇帝典學有成,特命明年正月內舉行親政典禮;這個決定經過反覆審慎權衡,是最後決定,不容再有遊移;天下之事,至繁至賾。皇帝親政之始,容或有未及周知的事情,但只要各位重臣共矢公忠,盡心輔助,內而樞臣,外而疆吏,均是朝廷的重要憑藉,協助皇上處理政務,責無旁貸;各位只要殫竭血誠,力圖振作,於應辦事宜任勞任怨,不要因循推諉,致負委任;至於皇帝求學,本無止境,一切經史之功,國際事務,仍由毓慶宮行走諸臣朝夕講求,不憚煩勞,俾臻至善;總之,帝德王道,互為表裡,皇帝親政後,正可將平日所學付諸實踐,以回應天下臣民對皇上的期待。慈禧太后堅決否定了醇親王奕等人要求其繼續訓政數年暫緩歸政的建議,表示這個事情不必再作討論。

  對於醇親王奕在奏摺中提出的宮廷政治內外並重,希望皇太后在歸政後參照現在規制,凡宮中一切事宜,先請懿旨,再於皇帝前奏聞,以便皇帝能夠專心於大政的建議,慈禧太后表示可以考慮,稱皇帝很小的時候就接到宮中由她親自撫養教育,十餘年如一日,感情至深。所以即便皇帝親政後,她也不會將所有事務全部推開,一定會利用自己的經驗,隨時提醒。皇太后表示這是她的的政治責任,不容推卸、不容否認。平心而論,慈禧太后的這個心情放在任何一個母親那裡都是可以理解的正確決定,不必賦予歷史文獻本身所沒有的涵義。

  這一天,欽天監所選擇光緒帝親政吉期的報告提交上來了,親政典禮定於明年正月十五日,也就是一八八七年二月七日舉行。

  翁同龢是光緒帝的老師,兩人關係很深,感情也好。如今皇上要親政了,翁同龢也覺得自己的努力奮鬥,特別是多年心血就要有結果了。一八八六七月十六日,他在為皇上例行上課時力陳時事艱難,總以精神氣力為主,反覆數百語,至於流涕,皇上頗為之感動。這一天,翁同龢還與各位王公大臣商量再上奏摺,希望即便皇太后歸政、皇上親政了,海防及一切緊要事情仍應由慈禧太后做最後決定,並准許臣工能像過去一樣可以直接向皇太后請示彙報。諸王以為然,但怎樣建構這個新體制,諸位王公大臣以為還要與禮部商酌決定。

  慈禧太后歸政的決定大概是沒有辦法轉圜了,軍機處和各位王公大臣現在能夠做的,就是勸說皇太后放慢歸政的步驟,或者答應在歸政後仍然為帝國重大事務操勞。一八八六年七月十七日(光緒十二年六月十六日),軍機處擬就一份奏摺,首言垂簾聽政雖權,仍是守經;次頌過去二十年,皇太后在大清王朝政治發展中的功德;末言外國交涉事,戰守機宜,未來還是要仰承慈禧太后的政治經驗和政治智慧,文中甚至有「為亙古未有之創局,即系亙古未有之盛事」二語,被翁同龢記錄在自己當天的日記中嘲諷,以為不甚妥當。

  翁同龢不僅忙著與諸位王公大臣商量著怎樣請求皇太后暫緩歸政,而且利用他與光緒帝的特殊關係,當面勸說光緒帝一定要在皇太后面前誠懇請求,真誠希望皇太后能對大清王朝繼續負責。翁同龢等人的用意究竟有多少發自內心真誠,有多少是官場規則和禮儀,我們並不太清楚,但我們知道的是,在光緒帝、醇親王奕、禮親王世鐸以及各位王公大臣一再呼籲奏請下,慈禧太后於一八八六年七月十九日(光緒十二年六月十八日)勉為其難答應,同意在光緒帝親政後再行訓政數年,真的是扶上馬再送一程。慈禧太后在懿旨中重申:垂簾聽政,曆稽往代,皆出權宜之舉,行之不慎,流弊滋多,史冊昭垂,可為殷鑒;早些天因為皇帝典學有成,特降懿旨,及時歸政;這是深宮十餘年來殷殷盼望之苦衷,天下臣民自應共諒;所以當這個決定宣布後,王公大臣等合詞籲陳,均未允准;只是最近幾天,皇帝及各位王公大臣再四懇請,情真意切,力陳時事艱難,軍國重要,提出了不少應對方案,讀後令人深省;所以當皇帝初親大政,決疑定策,實不能不遇事提撕,期臻周妥,何敢固持一己守經之義,致違天下眾論之公?只好勉為其難,答應於皇帝親政後再行訓政數年;俟數年後斟酌情形,再行降旨。

  慈禧太后原本能功成身退,為她的時代畫上一個完美句號,可最終因為這些原因沒有成功。

  在各方壓力下,慈禧太后收回成命,答應在光緒帝親政後再繼續訓政若干年。這個決定為後來的政治發展留下了非常大的變數,至少使中國傳統社會的皇權中心發生了偏移,使許多事情變得愈來愈複雜、愈來愈難辦。

  不過可能發生的這些問題,慈禧太后和清廷最高政治層也並不是沒有一點預感,皇太后在決定接受群臣呼籲收回成命時,就命令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等專門研究在皇帝親政後繼續訓政的制度安排,以免發生權力衝突貽誤大事。

  根據慈禧太后的指示,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等根據內閣等衙門提供的相關文獻和規則,於一八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向清廷提交了一份皇帝親政後繼續訓政的制度安排建議方案,規定在皇帝親政後所有謁陵、祭祀等大典,均循舊制由皇帝親自出席,或循舊制由禮部提出具體方案;凡遇皇帝召見、引見事宜,建議參照禮臣會議規制,暫設紗屏為障,皇太后在幛後升座訓政;凡中外臣工呈遞皇太后、皇上的奏摺,均按照現在通行的規制書寫;凡需接見的各部臣工,仍按舊制一律帶領引見,至於皇太后是否出面接見,由皇太后自行決定;至於鄉會試等各項國家大考,仍建議循舊制由相關部門擬題,呈皇太后審定,由皇上宣布,錄取結果也仍由皇太后把關;內外臣工所遞奏摺需要批示、批覆的,擬照舊制均請朱筆批示,由皇太后審定後發下。

  按照這個制度安排,光緒帝親政後似乎還有一個政務處理見習期。在這個見習期中,帝國重大事項除禮儀性典禮由小皇帝親自出席進行政治歷練外,但凡涉及政治決策、人事調整等重大事宜,在這個見習期也就是繼續訓政期,仍由皇太后作最後把關,但小皇帝的參與確實是愈來愈多。這大概就是皇太后和滿洲貴族重臣的期望,希望十五歲的小皇帝在老太后的帶領下在政治上逐步成熟,或許能夠像醇親王奕所期待的那樣,再過五年時間,待光緒帝二十歲的時候,能夠獨立處理政務。到那時,為帝國操勞三十年的慈禧太后再從第一線退出,這樣肯定更有利於帝國的穩定。

  從大清王朝的政治立場看,這個制度安排可能更合乎邏輯和道理,更合乎大清王朝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在當時並沒有人提出不同意見,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一八八七年二月七日(光緒十三年正月十五日)一大早,年僅十六歲的小皇帝一臉肅穆,親往大高殿拈香、壽皇殿行禮,然後率王公大臣、蒙古王公以及六部九卿滿漢高官前往慈禧太后居住的正宮慈寧宮門外行慶賀禮。禮畢,御太和殿,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朝賀。禮成,光緒帝頒布親政後的第一份詔書,一是感謝過去十幾年來慈禧太后的辛勤養育,感謝皇太后過去十幾年的孜孜不倦,勵精圖治,頌揚大清帝國在慈禧太后的精心治理下綱舉目張,物阜民康,豐功偉績,為向來史冊所無。

  在光緒帝的親政詔書內,談到未來體制時,強調自己儘管遵照皇太后懿旨親政了,但未來幾年帝國的重大決策依然如過去一樣,由皇太后作最後決定、負最後責任,皇太后仍是大清王朝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光緒帝要求諸王貝勒內外大小文武群臣,務當各抒忠赤,盡力報國;全國軍民,敦本務實,共享升平。

  慈禧太后繼續訓政,從理論上說並沒有使大清王朝的政治體制發生改變,只是毫無疑問地是,隨著小皇帝的親政、成長,帝國政治的最終決策權必將逐步向光緒帝移交,這是朝廷內外大小臣工都看得很清楚的。所以,隨著光緒帝親政,慈禧太后儘管繼續為帝國政治負最後責任,但如果不發生意外,她相信一個時代必將終結,而一個新的時代正在開始,所以,她要主動讓位,她要為自己的餘下歲月尋找生活興趣,甚至要為自己找到一個更合適的居所,一來方便自己生活起居,二來逐步遠離帝國政治中心,讓光緒帝逐步獨立自主地處理帝國政務。

  或許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在光緒帝親政後不久,兩宮似乎就在進行這方面的安排,尋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一八八八年三月十三日(光緒十四年二月一日),光緒帝就此諭內閣,宣布將一八六○年被英法聯軍焚毀的清漪園加以整修,並更名為頤和園,以備皇太后將來歸政後居住。上諭說:過去二十餘年,我聖母為天下憂勞,無微不至,而對自己的考慮太少,現在想來實在有點不太合適,因念西苑距皇宮也不是很遠,往年乾隆皇帝曾經在這裡駐蹕,殿宇尚多完整,稍加修葺,可以養性怡神;園中萬壽山前的大報恩延壽寺是乾隆帝為慶祝其母六十大壽修建的,現在整理後由皇太后使用,敬踵前規,也是一個吉祥的去處,只是舊名清漪園謹改名為頤和園;殿宇一切亦量加葺治,以備慈輿臨幸,更是作為慈禧太后六十華誕的賀禮。

  對於光緒帝的孝心,慈禧太后當然高興,但她也明確指示,現在雖然寰宇粗安,也不敢稍有暇逸之心,還是應該一切從簡,只要能夠將國家治理好,國家強大了、人民富裕了,她的心也就安了。

  慈禧太后是對大清王朝有過重大貢獻的領導人,按理說重建一個住所也是正當之舉,然而我們看到大清王朝的體制在這方面也有可取之處,在言官以及一般社會輿論的監督下,光緒帝明確宣布此項工程並不動用國庫中的經費,「工用所需悉出節省羨餘,未動司農正款」【3】,這也是這項工程後來備受批評的一個重要原因。

  頤和園的整修工程是與光緒帝親政、大婚,以及慈禧太后完全歸政聯繫起來的,彼此環環相扣。也就是說,之所以要整修頤和園,是因為皇帝真的長大了、成人了,要結婚了,要完全主持帝國政務了,為了帝國權力中心的一元化和唯一性,慈禧太后確實準備遷出皇宮了。一八八八年七月二十七日(光緒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慈禧太后發布懿旨,宣布定於明年二月歸政。稍後,懿旨擇定具體日期為二月初三日。至於光緒帝的大婚典禮,皇太后在稍後發布的懿旨中擇定為明年正月二十七日。也就是說,當光緒帝完成大婚典禮成人儀式後不到一週的時間,慈禧太后也就要將帝國的所有政務通通交給光緒帝。

  慈禧太后這一次應該是真的下定決心要退出政壇,而徜徉於山水之間,頤養天年了。慈禧太后這個決定究竟有多少誠意,後來的研究者多有懷疑,其實這些懷疑是沒有道理的。事實是,隨著完全歸政日子的逐漸來臨,朝廷內部似乎也有不同聲音。一八八九年二月二十日(光緒十五年一月二十一日),御史屠仁守向朝廷遞交了一份奏摺,大意是建議慈禧太后在這次完全歸政後,繼續操控或者說實際上掌握政權,建議外省密摺、廷臣封奏,仍按照訓政時期的體制,仍書皇太后、皇上聖鑒,俟皇太后披覽後再施行,並建議皇太后不要住到頤和園而因此遠離皇宮,建議繼續住在慈寧宮,以方便對朝政的干預。

  屠仁守的建議或許是出於摯誠,出於對帝國未來的關愛,但是這個建議卻惹惱了慈禧太后,太后看了奏摺後極端震驚和憤怒,表示垂簾聽政本屬萬不得已之舉,鑒於前代流弊和教訓,特飭及時歸政,上符列聖成憲、下杜來世口實,這是不容再作討論的事情。現在如果按照屠仁守的建議,歸政伊始,又降懿旨,飭令內外奏摺仍書皇太后聖鑒、仍由皇太后指示,這不是讓皇太后自壞規矩、自損名聲嗎?屠仁守的這個建議既與朝廷先前的決策相違背,又開後世妄測訾議之端,所見甚屬乖謬。此事關係甚大,若不予以懲處,無以為逞臆妄言紊亂成法者戒。屠仁守為此丟掉了御史職務,並被宣布永不敘用,只好回老家教書去了。看來,慈禧太后的歸政決心並不必懷疑。

  當然,這樣說並不意味著慈禧太后從此完全從政治中脫離。作為一個具有豐富政治經驗的領導人和光緒帝的「親爸爸」,慈禧太后歸政後仍然有辦法繼續為帝國政治出力,為光緒帝把關,而通關管道不再是訓政時期的權力二元,即所有奏摺一式兩份,分送皇太后和皇上,而是權力一元,由光緒帝獨立處理政務,惟需要皇太后操心者,由皇上的生父,也就是醇親王奕隨時與皇太后單線直接聯繫,聽取皇太后的意見。只是這個聯繫,並不是帝國體制中的硬性規定,更不會使訓政體制繼續下去。

  慈禧太后希望完全歸政的決心是堅定不可動搖的,其誠意也是不必懷疑的。然而現在看來這個決定究竟是利是弊,仍然很難說。清末掌故《異辭錄》在談到這個事情就說,假如慈禧太后當時接受了屠仁守的建議,繼續訓政時期的一些做法,那麼後來的甲午戰爭、戊戌維新肯定都會不一樣,慈禧太后也可以避免第三次垂簾聽政的尷尬,可免大阿哥入嗣之舉,可免義和團之亂、八國聯軍入都之慘,乃至《辛醜合約》規定的數十年期限,本息加在一起多達九萬萬兩的戰爭賠款。

  歷史當然無法假設,歷史就這樣走過了。一八八九年二月二十六日(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十八歲的光緒帝大婚禮成。幾天後,一八八九年三月四日(光緒十五年二月初三日),慈禧太后歸政,光緒帝親政。慈禧太后在宮中繼續住了一個半月,就在光緒帝的陪同下前往頤和園。一個屬於慈禧太后的完整時代就這樣結束了,屬於光緒皇帝的新時代就此正式揭幕。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到慈禧太后和中國農村中千千萬萬的老太太沒有什麼區別,她們養育了兒子,然後培養他成才,然後為他娶妻成家,然後就把這個家交給兒子和兒媳。比較理智理性的婆婆此後一般都不願過多干預孩子的生活。從日常情理的視角就不難理解慈禧太后的選擇和放心離開,也就不會產生那些無端的猜疑和臆想。

  當然,人們還想問的是:慈禧太后的時代真的就此終結了嗎?後來的歷史不是已經證明這個終結是不可靠的嗎?

  是的,這就是我們下面將要討論的內容。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17389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68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新華社上海3月24日電(記者周琳)截至目前,上海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和集成電路等三大先進重點產業已基本實現100%復工。記者採訪獲悉,這些先進重點產業的再「運轉」,不僅挖掘了新經濟的韌勁,還助推不少產品走出海外。 ——集成電路:為防疫物資裝上「中國芯」 集成電路上下游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廣,需要7×24小時不間斷生產。春節期間,中芯國際、華虹集團、積塔半導體等上海主要集成電路企業始終保持持續穩定生產。目前上海集成電路主要製造企業復工率均已超99%,主要企業員工到崗率均已超過95%。 最近,一條MEMS(微機電系統)熱電堆紅外傳感器生產線在滬建成,上海燁映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每日產能達到5萬顆紅外溫度傳感器,如今已為全國13個省市提供了超過280萬顆產品。這一「中國芯」是額溫槍、測溫儀的核心部件之一,為防疫物資送來了科技部件。 不僅如此,華力的存儲晶片產品用於紅外測溫儀及體溫計;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的5G晶片,保障了疫情期間的緊急通信需求;臺積電(中國)也生產許多醫療相關的設備與儀器的核心晶片部件。上海集成電路重點企業按照防疫需求生產的這些產品,有效緩解了此類醫用器械的晶片需求。 ——人工智慧:「全鏈條」發力「上雲」 疫情發生後,上海就對人工智慧企業發出招賢榜和動員令,徵集用於疫情防控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在抗疫一線建設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並協助開展供需對接。 「別亂聚集、摘口罩,無人機正在『看』著你。」上海星邏智能推出了無人機智能化系統「祺雲系統」,對工地、園區復工復產情況進行實時監督,如今已在上海部署了15套,實現對臨港75平方公里主城區、張江人工智慧島、虹口消防支隊管轄區域的全自動巡邏管理。自2月以來,共執行任務150餘次,飛行總里程達1200公里,提醒佩戴口罩數百人次、發現人群聚集現象18次、亂設攤20餘次。 近年來,上海將無人駕駛、工業機器人、無人倉儲等作為技術產業化重點之一,相關成果在疫情來臨之際發揮了雪中送炭作用,一些產品走出國門,服務海外疫情防控。 3月4日,西井科技助力振華重工自主研製的人工智慧無人跨運車,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碼頭正式交付。該車定位精準度和控制水平居世界前列,還可組成無人跨運車隊,完成港口中相關作業車輛的精準定位、位置追蹤、軌跡回放等功能。這是疫情發生後上海人工智慧大型裝備的首個出海項目。 ——生物醫藥:出征海外,助力病毒檢測藥物研發 目前,上海市企業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得歐盟CE認證。截至3月15日,上海累計發貨442萬人份診斷試劑,上海出口德國、日本、韓國、沙特等地的診斷試劑數量超過8萬人份。 上海之江生物是首批拿到試劑檢測盒醫療器械許可證的生物醫藥創新企業。從早期的科研攻關,到產能爬坡提升,到現在已經擴大了30%的產能,之江生物的檢測盒源源不斷供應全國各地。不僅在診斷領域,之江也在藥物領域針對新冠病毒的治療性抗體做進一步研究。 「2月底,我們的檢測盒拿到了歐盟的醫療器械許可證,這個產品在歐盟的使用和銷售已經合法,企業會根據目前國際國內需要,隨時準備去調整產能。」之江生物總經理邵俊斌說。 「疫情突發,短時間湧現出一批有價值的高科技產品奮戰一線,例如消毒機器人、無人送貨機器人等。通過實戰,我們累積了一批新的應用和場景,都可以為將來產業的轉型方向提供經驗。」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說,上海已經在徵集更多的新技術、新場景、新應用,並將這些寶貴經驗在以後用起來。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L2jeEQ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1773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梧棲油頭的露額側分髮型專業剪髮推薦髮廊梧棲雙色全染推薦染髮髮廊豐原法式劉海專業剪髮推薦髮廊一中商圈推薦氧氣瀏海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西區男生髮型推薦的髮廊推薦染髮髮廊 外埔韓系明星髮型風格推薦染髮髮廊 2020流行好整理卷髮台中燙髮推薦石岡霸氣十足的寸頭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中區氧氣瀏海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布丁頭的救星推薦台中髮廊台中中區雙色全染推薦髮廊 綠園道附近彎度瀏海推薦髮廊 台中在地推薦染髮技術很好的髮廊台中西區不經意微捲髮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后里霧感染髮 台中北區美髮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在地人推薦 的頭像
    在地人推薦

    在地人推薦的部落格

    在地人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